close

前言

大家看到標題可能以為又是一篇電視劇或是最近搬上大螢幕的影評,很可惜的這是猜錯了。

東森戲劇台總是不斷的重播阿信,田中裕子真的很甜好漂亮,相見恨晚,但實在不喜歡中文配音,網路上又太少的日文發音中文字幕,因此轉向尋找源頭 小說,很幸運的,在眾多殘破的舊書(83年出版到現在)中借到了。

 

undefined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160628_104647.jpg

 

 


 

範圍

挫折讓人成長,

阿信從七歲幫人帶孩子到酒田邦子老太太的教育,依姊姊的遺願在東京從零開始,也在地震後一無所有,爾後以母親的身份四處流浪,也在浩太的幫助下和龍三的心疼下(不捨阿信一個人既帶孩子又要辛苦的推賣魚車,因此放棄前往滿洲國拓荒的規劃),夫妻倆才在伊勢定居賣魚,戰後還是以賣魚重新出發,到連鎖超市,起起浮浮一輩子,也不枉一生。但最核心的概念始終沒變,

就是積極向上的心

雖說歷史不能假設,更不能從來,

但要是阿信的境域換作書中其他角色來面對,

如生在加賀屋的不是加代而是阿信,

那阿信還會挺過大蕭條而非淪落風塵嗎?或

是阿信跟著浩太而非少爺龍三,還能足夠的經濟能力成為五個孩子的媽嗎?

 

20160628_104745.jpg

 

太多假設值得想像,但似乎在那波濤洶湧的世代,如此的結局才是最好的。

加代的驟逝雖讓加賀屋重建無望,又讓希望成為孤兒,

但給生活穩定的阿信收養對於希望本身更好,

爾後也只有阿信才有胸襟讓希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。養孫阿圭才能受阿信啟發,選擇重建加賀屋。

 

雖然比起龍三,

浩太似乎和阿信想法更貼近且彼此間的情感的確穩定長久,

但浩太也很清楚四處奔走的他不是個可以帶給另一半幸福的好夫婿,

因此無私的讓龍三趁虛而入,也只有龍三才能擔當起來看家顧子的肩膀,即使夫妻倆一波三折又因為龍三的大男人和好高騖遠不斷地摩擦,但始終關關難過關關過,感情也隨之更加堅定。不也是生活柴米油鹽考驗下的可貴?

 

縱使戰後龍三沒能和阿信一起走過(過於自責而自殺了)

但從二十四年的婚姻(阿信21歲到45)來看,龍三也是個稱職的丈夫和顧家的父親了。而且長遠來看,

阿信和浩太淡如水的情素,無味卻也清而不膩,也更長遠

(還好龍三也不知情,九州男兒絕對難忍舊任情人的介入)。最後的結局,用外人不知情的言語來說兩個老友像是白頭偕老,也是作者最佳的註解了。

 

20160628_104724.jpg

 

意見

雖然說是作者用自己的邏輯想出來的故事,但很難不相信人生中每個不經意都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,想到《色戒》易先生對麥太太說:小事情處處留心就不是小事。

像加代沒有執意留下阿信,阿信沒有出逃到東京,亦或是龍三前往東北滿洲國而非留下來,與阿信賣魚,無法想像未來會如何發展,然而,唯一能做的似乎也只有「逆來順受,見招拆招」。

阿信打傷加代,隨時可能離開加賀屋,因此她做了貓頭鷹玩偶表示歉意,才讓加代執意留下阿信。雖然阿信因為浩太與加代的私奔,離開了加賀屋,但也因此在姐姐最後的時光下,得到前往東京的管道。阿信堅持要龍三多留幾天,龍三才可以在離開前和阿信賣一天的魚,因為心疼老婆才打消了離開的規劃。

 

 

貴人的相助,惡人的歷練

 

阿信幾次的惡人的磨練,

首推第一次做工碰到老東家的阿常,標準的職場霸凌,大欺小,最後誣賴人也不認錯。而口口聲聲說這麼做是為她好,像極了我們投票選出來的官員們。

即使爾後在加賀屋的勤奮是此時養成的,但終究還是讓人難以認同。

婆婆逼的第二次出走更是如此。然而不敢說是阿信毫無怨言,而是更令人激賞的是她選擇等待(其實更像是忍耐),等待更好的時機,更不曾忘卻初衷,阿常的羞辱沒有讓他忘記這是為了貧困的家計,

婆婆的刁難加強她傷癒後帶著孩子出走的意志。

而雖然回顧阿信一生,雖多可悲,卻也多可喜。

阿常刁難,卻有老師幫助她受教育。

羞辱後的出走,遇到影響一生的俊作哥哥的救命之恩,

教育之情,雖然最後仍是悲劇收場。

邦子奶奶的出現,對阿信而言更如同千里馬遇伯樂,受用無窮。

阿健多次的拔刀相助,讓人看見遊走江湖者的義氣

(其實比較像是因為相見恨晚的愛戀)

阿久婆有意無意的談話,

我們像是口述歷史般得知戰時百姓的生活與

一個媽媽以照顧女兒般的體貼阿信一家人,

特別是在他們最需要幫助時雪中送炭倍加溫暖。

 

而不論是貴人也好,惡人也罷,困難的事也可以。最重要的是阿信面對一切的心態始終如一 用心 認真 感恩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odri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